当前位置: 主页 > 新闻资讯 >

手机“核战” 突破还是噱头?

发布者:admin
来源:未知 日期:2013-08-27 00:00 浏览()

智能手机发展迅猛,从前年的单核到去年的双核,再到今年年初4核,年底的8核,手机是否会像电脑一样一直“核”下去?

8月23日下午,手机中国联盟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了一场行业发展沙龙。主题正式当今相当火热的话题:手机“核战”突破还是噱头。以业内知名人士老杳为主持人,与各手机芯片厂商、手机品牌厂商、移动互联网厂商、行业分析师,从不同角度表述自己的观点,讨论分两个部分,第一个是讨论多核,核数的作用。第二,未来到底怎么发展,是多核以后,会产生更多的新的功能。

Testin云测科技的总裁王军作为第一位发言者,引出一个问题“用户体验与手机处理器核数的多少到底是否有关,那么多核芯,是否真正在其作用”。王军展示了一份PPT,截取了6月30日前,在TESTIN云测科技平台上测试的所有终端的数据,最快的100个应用在手机上的表现,发现三款手机进入了300毫秒的记录,其CPU分别是NV4核CPU,还有MTK4核,还有因特尔双核CPU,这样来看,最好的一部给用户的体验快和慢好像和核没有太大的关系。

在对Google Play中国区Top10 APP和Top 10 游戏的测试中发现,这些应用绝大部分只使用了第一,第二核。对Google Play上20多万个独立的应用的统计发现,确实现在3、4两个核绝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。同时以“唱吧”为例,他们所对应的99%的用户,和绝大部分付费的移动互联网用户,用的全都是单核双核的山寨机,所以单核的体验是开发商关注最核心的问题。我们觉得用户和应用开发商并不关心被忽悠的核数,而是有没有真正更快的体验,更顺畅的感觉。

作为芯片公司的博通销售总监钱志军是第二位发言者,他表示,博通一贯以来就不认为“核战”是一个正确的方向,也不认同基于“核”的神话,但不得不追随市场做一些不得已的“妥协”。但是中国市场竞争激烈,同时,市场本身并不成熟,只要能让产品和名声得到广泛的传播就可以“卖萌无极限,炒作无底线!”这或多或少影响到了手机平台。苹果,HTC、三星等这些厂商在设计他的产品的时候,非常强调整机的用户体验和整机性能。国内很多(山寨)厂商的产品宣传、市场推广都是从指标性能出发的,比主频,比多少核芯数,甚至比内存。这些我认为是一个现在浮躁的社会竞争环境所带来的一些应该。而博通其实也在追随市场的节奏做一些工作。不过谈到是否会做8核产品,钱志军表示,目前还没有打算,并认为在现有的条件下做8核,炒作的嫌疑更大。

与博通钱志军抱有相同观点的还有Marvell中国区副总丁斌。今天的中国市场,很大程度上还是跟着运营商的定制市场。运营商的成败决定大家的游戏规则。丁斌曾与运营商探讨过,私下里运营商们也明白,核数确实没有直接相关性。但是一旦有一家运营商推出来了,其他运营商必须跟随,否则就失去了市场。不过,同时丁斌表示,核数再往上加,可能有些公司就不在了,周期越来越快,越到后面投入和产出就越不成正比,越到最后越危险。

高通的发言则更具全球观,目前大家都是基于安卓系统,因此谷歌的动向将直接引导市场的发展趋势,高通的产品市场总监鲍山泉的发言围绕着谷歌从4.3开始,一再强调OPEN GL ES的标准,这是主推GPU的使用场景,它鼓励安卓的开发者,尽量用CPU+GPU+DSP的混合运算。谷歌这么做的原因是在手机CPU实际上是很不适合于处理很多事情的,它只适合处理简单的逻辑运算,跟用户体验真正相关的,比方说人眼看到的图形实际上是由GPU和DSP处理。

第二从手机芯片来讲,高通分析过,实际上CPU在整个手机用户体验上占的比重非常小,不超过20%,剩下的工作是由图形处理器或照相处理或音频处理等等。从这些角度来看,虽然短期内会有一些认为消费者会买单“核数”的炒作,但是从中长期来看,不管芯片技术架构,还是从操作系统开发者方向来讲,我觉得纯粹强调CPU核数这是完全不正确的。

高通与OS厂家沟通的结果看,操纵系统厂家是站在最均衡的位置上,它并不关心手机厂家要做什么,它真正关心的是应用开发者想要什么,消费者要什么,所以它的决定是真正贴近于消费者,从他们的动向可以看出来。

联芯副总裁刘积堂的发言则从“摩尔定律已死”这个角度开始,不过他认为手机作为一个快消品,它的发展太快了,摩尔定律也被无形的加速了,但半导体制造工艺,依然按照老的摩尔定律跑,导致发展跟不上,节奏不匹配。对于手机4核,8核的问题,如果技术上真正突破了,就是实实在在的突破。不过我们按1.4G/1.5G的速率算了一下,8个核在3、4,甚至4、5平方毫米的硅片上,实际单位达到1.2瓦,这是很小的点做到1.2瓦功耗挑战非常大,是非常挑战的事,以目前的技术来看,不见得经济。

展讯是最后一家发言的手机芯片厂商,副总康一的观点是:存在就是合理,有存在这样的市场需求就一定应该存在8核这样的产品。如果消费者要,你就应该做,因为消费者要的原因多种多样。

与芯片厂商的暧昧中立的观点不同,国际电子商情首席分析师孙昌旭一开始就一针见血的指出,今天大家并不是要讨论8核还是4核,而是要讨论到底是8小核厉害还是4大核厉害。同时对“消费者主导市场”这个观点提出截然不同的说法,对于核的选择是手机公司、方案集成商,消费者是被引导消费的。而厂商们的选择则是基于心理上被追赶的担心。

此外,孙昌旭还表示,多核应该是MTK的战略,是一个系统工程,但并不是今天MTK成功的关键,MTK的成功源自于它能把它客户的优势完全发挥出来。而MTK选择8小核而非4大核应该是出于与高通差别化竞争的考虑。此外架构往上升的趋势和兼容性的考虑,也是提升核芯数的必然原因。

潘九堂的发言比较直率,他认为就目前的技术,一两年之内,8核的东西就是市场营销东西。这是一个很聪明的市场策略,但是技术上是忽悠的。

小米合伙人刘德是第一位发言的手机厂商代表,他认为,今天大家都在讨论的8核,是因为这个技术刚刚出现,这是一个非常短的时间,这个时代过去了大家就不会再在乎8核还是4核,与其讨论昙花一现的东西,不然关注恒久不变的“用户体验”。

金立副总潘庆伟表示8核是一个大潮流,是通讯行业往前走的方向。而手机厂商,应更消费者的体验,软件和硬件的匹配度,单品的设计从消费者最终端的体验来解决。

比亚迪手机事业部总经理贺涛的观点是,重点不在是4核还是8核,对于终端消费者来说一样的价格给你8核,消费者还会怎么选?消费者要的就是你给他好的东西不涨价。

Vivo产品规划总监宋定国也同意贺涛的观点,用户购买时确实不排斥多,而排斥少,而vivo对核也不是特别看中,这是一个时间点的产物,vivo强调的是用户体验,更多考虑用户在非参数上其他的东西。

最后在场嘉宾在回答“明年年底前8核是否会成为主流时”多数嘉宾认为8核在明年年底前成不了主流,孙昌旭和潘九堂则认为市场份额可达到15~20%左右,不过金立潘庆伟和华为杨永涛则认为重点要看价格。

手机“核战”突破还是噱头?直到会议结束也并没有产生答案。毕竟不同芯片厂商有自己的观点与角度,不同手机厂商也有各自的战略路线,以及特定的用户群,“突破”与“噱头”并不一定是一面倒的对立。但相信作为普通消费者而言,看完上述各大厂商代表发言后,或许你心目中已经有了答案。

分享到